伴随着每年一度的“最热夏季”,又到了跑友们挥汗如雨的季节。相较于前两年的平淡和零星呈现,今年夏训,前往肯尼亚或到访云贵高原训练的跑友多了起来。
这一方面自有“幸存者偏差”和数据算法在网络上的集中推流体现,也得益于过去两年,随着路线(东非)的开拓以及各类训练营的开办,给到了跑友们更多选择。
那么,长距离跑者就要去到高原训练吗?上了高原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吗?高原相较平原的优势到底有哪些?大众跑者训练更应该明晰哪些?本期就着高原训练我们来聊聊跑者训练那些事儿。
得益于媒体的渲染以及职业赛场上的名将大都出身于高原地区,所以高原被赋予神秘色彩,仿佛上了高原就一定能取得成绩上的提升,但这对于大众跑者来说其实是误区。
展开剩余80%高海拔地区得因地域优势,在长距离耐力项目训练上确有帮助,出身于这里的跑者也确实相较其他地区的跑者在心肺功能上更甚一筹,但这跟大众跑者成绩显著提升并没有太多关系。
大众跑者成绩停滞不前的原因更多是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以及缺少良好的团队训练氛围,而这,才是高原训练/高原训练营能带给大众跑者们的核心帮助。
以云贵为例,过去两年集中开办的训练营给到了跑友提供了团队训练的氛围,而精英选手以及职业教练员们丰富的经验,则给到了大众跑者科学的指导。相较于很多人提到的高原增益,进行了很多此前从未想过的跑量训练以及各类身体素质训练是大多数人提到各类高原训练营时着重强调的点。
这些训练理念的改变以及认知上的刷新不仅在高原帮助跑者打好基础提升成绩而且伴随着回到居住地,这份持续性的增益和提升仍在。而在训练营中,因为会见识到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技术动作特点的选手,也让大众跑友在「跑中学」的过程中,对于运动训练又更清晰认知。
另外,高原相较简单规律的生活也是额外增益运动成绩的一点。一个人难免不自律,但是一群人在一起,相互督促,早睡早起、热身拉伸放松到位,也潜移默化在推动着成绩。
以更极端和艰苦的肯尼亚为例,除了训练、四处溜达感受风土人情,其实不太有更多的娱乐活动,吃得好睡得好练得好,在见识到东非选手的生存条件以及现实版跑步改变命运后所带来的精神力量的增强,明白所谓《强风吹拂》中坚强的意味。
至于高原环境本身的增益,要排在这一切之后。当然,这里还有大众跑者和精英跑者的区别需要明晰。对于大众跑者而言,因为训练的方式方法还存在问题,自身能力和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补足短板能力提升就可以很明显,但精英跑者,因为对自身能力的开发比较充足,这时候就要寻求模式和环境的改变来额外刺激,以再次拔高成绩。
简单的说就是,大众跑者训练模式完善收益>高原收益;精英跑者,高原收益>训练模式完善收益。
描述完这些,需要回答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上高原训练?推荐还是不推荐?
对于有成绩诉求的跑者,有闲的话确实可以去体验一下,一方面确实花费不贵,另一方面也算作全新的生活经验,虽然有些鸡汤,但确实人活经历。另通过高原训练的尝试,也能明晰自身与其他选手的差距,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走职业这条道路。
至于对大众跑者,去感受一个冬/夏训时期,基本对于该如何训练也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了,知道该如何训练,也知道自己究竟差在哪里,不寄托于环境而是静下来修炼内功。
至于没闲渴望去,甚至动过辞职念头或者尝试职业的,虽然每个人志向以及情况不同,但当下的大环境还是劝谨慎一些。
最后总结一下,高不高原,核心还是明确自身诉求、分析自身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就像心率高了要做的是降低配速而不是摘心率带,膝盖弹响要做的是停跑检查而不是戴耳机继续狂奔。做对事儿很重要。
发布于:上海市盈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